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八卦 > 正文

快评|从“人大代表履职故事”看全过程人民民主

快评|从“人大代表履职故事”看全过程人民民主  第1张

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全过程人民民主”与时代发展同步向前。

9月11日至13日,专题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履职故事》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用“接地气”的叙事方式,生动讲述了全国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故事,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实践。

朱国萍是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信息员。2019年11月2日,是朱国萍终生难忘的一天。在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时,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深刻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就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作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基层立法联系点和全过程人民民主,构成怎样的关系?“本来老百姓感觉到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感觉法律就在家门口,有事好参与。”朱国萍说。每当接到需要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时,朱国萍都要尽快收集分布在5个不同社区、覆盖超2万居民的对法律修改的意见建议。截至2024年7月底,朱国萍和信息员们参与了97部法律草案的征求意见,提出建议3200多条,被研究采纳280条。

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基层老百姓,一头连着立法机关,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不仅强化了立法机关与基层人民的联系,还切切实实提高了立法的质量。截至目前,“国字号”基层立法联系点共45个,已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点全覆盖。

民主与民心相通,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基层民主形式,让民主接地气、聚人气、提心气,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践,也同时丰富了人大代表履职的形式。人大代表就在身边,立法讨论就在街头巷尾。

在专题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人大代表履职故事》里,我们看到全过程人民民主更丰富的细节,看到人大代表履职更丰富的形式,每一滴水珠都折射着阳光,每一个案例都印证着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王永澄是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唯一的一位盲人代表。因为特殊的身份,这位人大代表敏锐地感到残疾群体的一些特殊需求:由于没有大字版教材,许多在普校随班就读的低视力学生阅读课本吃力,视力也进一步变差。王永澄提出了关于出版大字版教材的代表建议,为特殊群体发声。不久之后,2023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国家鼓励教材编写、出版单位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实际,编写、出版盲文版、低视力版教学用书,满足盲人和其他有视力障碍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写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弱势群体的需要被写进了国家法律,全过程人民民主意味着在发展和前进的道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人大代表的职业迥异、成长环境不同、生活场景相差很大,却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中国的样本,也具象地展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性和广泛性。通过代表的履职,把基层活泼、新鲜、朴素的诉求带到立法机关,进入国家议程。

水道工王润梅,向全国人代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小区改造和建设中管道要雨污分离的代表建议;“中国机长”刘传健,提交了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代表建议。从来自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城——西藏墨脱县的罗布央宗代表,到天津港第一港埠有限公司拖头队副队长成卫东,从祖国边疆到沿海都市,从航天领域的科学家到著名法学家……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不同角度的履职故事,展现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基层的声音传到人民大会堂,人民群众的关切原汁原味地反映上去,真正实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围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和人民的奋斗目标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走过70年岁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在党的领导下,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用耳倾听民声,用眼观察民情,用口反映民意,用心为民服务,诠释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也展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