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每日科技 > 正文

保险板块市值大涨1200亿:除金融三部委外,还要看到什么?

  来源:今日保

  大涨,好久不见。

  9月24日,在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等金融三大部委一把手亲临的国新办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的加持下,银行、证券、保险三大传统金融板块皆实现大涨。

  银行板块大涨3.81%,证券板块大涨5.99%,保险板块更是大涨6.28%,一日之内市值大增近1200亿,几乎是涨出了个新华。

  大金融的跳涨也带飞了整个大A,大盘更是拉出一根涨幅4.15%的大阳线,强势收复2800点关口。

  保险作为涨幅最猛的大板块之一,其中固然有着资本市场消息面的巨大利好,但我们更为关注背后的保险行业发展逻辑。

  如果说9月中旬的“国十条3.0”给出了保险行业发展的框架和未来的前进方向,那么这次则是站在资本市场的角度给出了更多期待。对于国内保险行业而言,投资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尤其是体量30万亿的人身险行业更是将之视为业绩晴雨表。

  这一波人身险行业最大的挑战就是来自投资端的不断下行,期间A股市场的影响更是至深。纵览多年投资收益表现,资本市场决定着行业的超额收益。此番三大金融部委合力,一旦打开资本市场上升通道,对于保险市场将是极大利好,将一举解决当前人身险面临的诸多问题。

  利好,不止于此。

  9月以来国新办联合各大部委举办了系列“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除这场三大金融部委的发布会,民政部、卫健委、医保局等部委的系列发布会也同样值得保险行业关注,其中孕育着人身险行业的未来。

  尤其是在保险服务化成为行业发展共识,康养赛道几乎成为“全村的希望”的大背景下,吃透上述业外三部委对国民医疗健康、养老的全面布局思路,或将是各大险企的必修课。

  而这,也是跳出保险看保险。唯有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看保险,才能看到未来广阔,看到保险业与相关领域改革的互动,看到上层建筑对这一基础经济制度的定位和考虑。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读懂新版“国十条”对保险的寄语,也才能真正明白保险的未来在哪。

  或正因如此,也才有了今天发布会上那句“我国保险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1

  监管主官再点行业未来

  “保险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国务院刚刚发布新的保险‘国十条’,对保险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和系统规划,我国保险业正迎来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今天的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直言,今后我国保险市场将不断扩大,保险密度和深度将持续提升。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必将成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重要的价值投资者。

  同时,他还表示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前期,经国务院同意,我们推动、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目前进展顺利。”

  下一步,金融监管总局将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我们也将积极支持保险资金在内的各类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

  央行行长潘功胜则抛出一个重磅工具:为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提振投资者信心,人民银行与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协商,创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其中一项工具便是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

  据了解,这项工作支持的是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这些机构会由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按照一定的规则来确定,可以使用他们持有的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从中央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流动性资产。

  计划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是5000亿元,未来可视情况扩大规模。

  “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是开放的。通过这项工具所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

  可以看出今天三位金融监管主官的共同话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支持力度。

  这,是否意味着投资端的变化要开始了?

  事实上,纵览A股34年多个周期,国内保险资金深度参与之中,甚至有着决定市场走势的力量。而A股对行业利润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2007年开始的6124点巅峰旅程,还是2015年的5178点平地而起,先于大势之前的盘整期便布局其中的险资皆收益颇丰。翻开各家公司的历史经营数据,此间皆为丰收大年。

保险板块市值大涨1200亿:除金融三部委外,还要看到什么?  第1张

  那,这一次又会如何?仍待政策层面放出更多信号。

  2

  不仅是金监总局

  多部委发布会频传“保险声音”

  对于保险行业来说,“直管”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精神当然很重要。

  但保险机构作为现代金融服务业的一份子,尤其是“保人”的人身险公司,保险保障功能早已通过“人”这个保险标的物,外溢到其他领域。比如关于人的健康,关于人的医疗,还有更大的民生…

  近日,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专场发布会上,民政部、卫健委、医保局等部委也传出不少“保险声音”。

  民政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养老事业发展方面提出“养老服务四个转变”。

  养老服务从特殊困难人群转向全体老人,是为一变;

  养老服务从政府为主转向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供给格局,是为二变;

  从机构养老为主,转向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是为三变;

  从兜底保障、生活照料,转向更有质量的医养康养相结合服务,是为四变。

  同时,还强调“抓好四方工作”,包括健全养老服务网络、优化服务供给格局、促进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养老服务综合监管。

  国家卫健委在专场发布会上更是直言慢病的防治刻不容缓,需要综合防控。

  国家卫健委表示,尽管我国已逐步建立起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的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推动慢性病的防治关口前移,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也已经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2023年的15.0%,但慢病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比重超8成。

  而慢病的发病率高、病程长、控制率低、经济负担重的特点,使其成为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国家医保局在发布会上则是详解“1+3+N”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并指出这三重保障相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健康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国家医保局表示,除基本医保之外,还需要惠民保、其他商业健康保险等力量的参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的、差异的、快速变化的医疗健康保障需求,同时也和基本医疗保障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的结合。

  此外,日前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在赴广东、贵州调研过程中还指出,要充分发挥商业健康保险和慈善救助的作用,改革掉不利于商业健康保险支付的各种限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健康需求。

  对于保险行业来讲,无论是民政部的“四个转变”“四方工作”,还是国家卫健委点出的慢病防治挑战,亦或是国家医保局“1+3+N”保障体系的建设,里面可以挖掘的机遇都很大。

  养老服务、慢病管理、普惠保障,每一个拎出来,都还能再往下细分,比如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以及各种慢病保险创新,平台化的普惠保障服务…这些细分市场做深了,都是大市场,都是好市场。

  况且,这些年大家都在说细分市场,这些不就是最佳的细分市场吗?

  再看看前些日子才出炉的“国十条3.0”,在第六条“提升保险业服务民生保障水平”中,直言保险机构要:

  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保险资金支持方式…提升健康保险服务保障水平,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发展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持续做好大病保险服务保障…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鼓励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提供保险产品…

  看来,无论是落实国家应对老龄化的战略、做好“五篇大文章”,还是承担保险保障的社会责任,亦或是实现行业、公司的高质量转型发展,里面的“保险声音”,都不小哩。

  3

  “业外之音”为啥重要?

  工夫在诗外,跳出保险看保险机会

  陆放翁讲,“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今天的保险行业必须快速走向成熟期,产品、渠道从0到1和从1到10的路已经走完了,单纯地依靠产品和渠道实现过去的大跨步增长,实现从10到100的跨越,不能说不可能,但心里确实没底儿。

  产品创新先是走过了从定寿等“基本款”向具有财富管理属性的终身寿险、分红险、万能险、投连险的转身,后又在重疾、百万医疗等健康险领域实现创新突破,但近年来已很难看到过去那样的“从无到有”的产品创新,增额寿等固收类产品充斥市场。

  渠道方面先是个险的“舶来”,后是银保渠道的突飞猛进,再则是放开两端后的“共襄盛举”。尔后虽然有经代渠道实现从0到1的突破,但实则作为个险渠道的“影子”,仍缺乏真正的核心价值,发展似乎也止步于此,未能实现从1到10的跃进。

  传统的路子难走了,但好的是,撞上了老龄化下的康养机遇。人口结构的改变让社会步入老龄,带病生存、康养需求、养老金规划等等,皆成“主要矛盾”…这两年,从头部到尾部保险公司们,都纷纷搞起了医康养的服务,大有一窝蜂的样子…

  其实,保险机构们倒是早早就看到了康养的机会,十来年前就有诸如新华、泰康、合众等公司重资产布局康养,但熬过十年播种期的,不多。

  可能一来是因为彼时老龄化程度还没今天这么高,大家没有“切身利害”的感受,康养市场不温不火;

  二来是因为移动互联网技术尚处于应用发展阶段,数字、平台等基础设施的缺乏使得组织能力较为有限,社区、居家等康养服务运营有心无力。

  或许这些困难都可以克服,但从更多中小保险公司的角度看,彼时不提前布局康养,似乎也是那个时候的正确选择。

  毕竟,那是一个抓紧时间快速做大的窗口期,至于康养这种静水深流的活,想过,但太费劲儿:如果能暴富,那为何要选择“没苦硬吃”,错过时代机遇?

  而现在,暴富的窗口已经关上,扩张的时期已经过去。和其他行业进入发展成熟期一样,服务,成为行业的发展共识。

  尽管咨询、规划、理赔这些服务都很重要,但说实话,在客户看来,这都是基本的“标配”:没有是不行的,有了也只能说是及格了。打个比方,这些“分内”的服务就像是“节流”,“节流”固然重要,但“开源”更重要。

  啥是服务的“开源”?跳出保险看保险,就是服务的开源,就是在医疗、养老上做些文章,做从“支付”到“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的服务链延伸,做更广义的金融服务,而不是狭义的服务本身。

  再看看行业里各种康养项目的推出,以及与之“打配合”的各种“规划师”,“保险+康养”的路子已经成为共识,甚至有声音将其称为“新寿险”。

  不过,保险内涵从支付到服务的丰富,也就意味着保险行业的发展,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其他行业的影响。

  是否,未来民政、健康、医药医疗等领域部委、政策中诸如“国家主导,市场参与”类的字眼儿,也将对保险行业的发展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这也意味着,一旦成形,定可赢得新的政府功能定位、市场地位及民生影响力。

  也许,这将塑造一个全新的,由国家主导、监管引导、市场发力的,社会经济综合风险管理的共治模式。